
关注高考志愿,你的志愿由你掌握,比AI更贴心的智能推荐,用好高考每一分,这里是大型高考招生对话栏目《网易你好高校》的直播现场。今天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睿做客我们的直播间。
首先请刘主任跟大家打个招呼。
刘睿:各位网易网友、各位家长、各位高考同学大家好。
◎ 板块1:快问快答
主持人:我们知道全面准确地掌握权威信息是升学规划最基础的一步,那么首先我们在节目的第一个板块来快问快答一下,请刘主任在30秒内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回答一些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问题一:北航初印象?
刘睿:高精尖、贡献大、前景好。
问题二:学校被纳入了哪些国家计划?
刘睿: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
问题三:学校所在城市?
刘睿:两地三校园,北京有学院路校区(学航)、沙河校区(沙航),杭州有杭州国际校园(杭航)。
问题四:学校的优势学科?
刘睿:航空航天专业是北航的王牌专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北航早已不仅限于航空航天领域,而是形成了“顶尖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优势医工”的学科布局。
问题五:2024年招考亮点有哪些?
刘睿:新增4个本博一体化试验班和“计算机+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问题六:北航学生未来升学就业怎么样?
刘睿:“三高一多”:升学率高、就业质量高、毕业去向落实率高、重点领域就业人数多。
◎ 板块2:升学最关心
主持人:感谢刘主任带我们快速了解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些基本信息,下面进入第二个板块——升学最关心。详细解答之前收集到的很多关心或关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和家长们提出的问题,由刘主任讲解招生政策。
问题一:首先请刘主任介绍一下学校的整体情况。
刘睿:北航是一所为国而生、与国同行的大学,诞生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当时国家没有制空权,面临落后挨打的局面。1952年10月25日,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八所高校的航空系精英团队合并,成立北航前身——北京航空学院,校庆日也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属于全国首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北航在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学校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全国高校首位,打造了“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的科技创新“北航模式”。
“大项目”指学校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领先,解决多项“卡脖子”问题,科研成果已转化为课程、实验、教材和实践案例。
“大团队”指近年来顶尖科研人才涌现,累计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657人次,培养了100位两院院士,其中37位在校工作。
“大平台”指北航拥有众多顶尖科技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承建2个国家实验室,牵头建设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7个,拥有1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打造“科研导师、实验室开放日、微课题”三位一体的科研课堂。
“大成果”指自2004年以来,北航获得15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其中包括9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问题二:学校有哪些优势专业和特色学科?
刘睿: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航空航天专业是北航最显著的优势与特色。根据“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北航“航空航天工程”连续5年全球第一。70余年发展后,形成“顶尖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优势医工”的学科布局。
学校拥有8个双一流学科。在顶尖工科、航空航天类,重点优势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类有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国领先;理科方面管理科学与工程全国一流;文科有外国语言文学和公共管理领先;医工交叉领域生物医学工程经过10余年建设,成为全国顶尖。
问题三:2024年有哪些新增专业?预示什么趋势?
刘睿:北航继续实行大类招生,分为航空航天、信息、理科和文科四大类专业。第一年进行宽口径大类培养,尊重学生兴趣与志愿,二年级结束后学生在专业学院内选择具体专业学习。
趋势一:培养攻克“卡脖子”问题的重大战略科学家。2024年新增4个本博一体化人才培养试验班,依托国家级试点学院招生,分别是飞行器动力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聚焦关键战略领域紧缺人才。
此外,未来空天技术学院2021年被教育部首批命名,采用“课程+项目制”培养模式,八年制本博贯通,由院士、总师、一线专家亲授。
学校还设立空天力学、计算机科学、华罗庚数学、物理学、化学五个“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推行本博贯通培养,提供双学位教育。
趋势二:培养具备交叉学科基础的复合型人才。2023年起设立“协和医班”,采用“4+4”本博贯通培养医工交叉人才。今年与中央财经大学合作,开发“计算机+金融”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趋势三:培养具备国际胜任力的领军领导人才。理科试验班类(中法工程师学院)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合作,采取中、法、英三语教学,6.5年学制,毕业授予北航硕士学位和法国工程师文凭或联合培养高校硕士学位,学费5500元/年。
2023年获批中法航空学院,位于杭州国际校园,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本科涵盖交通运输、飞行器适航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6年弹性本硕贯通学制,学费40000元/年。
问题四:上大学后如果不适应专业,有转专业政策吗?奖助学金情况如何?
刘睿:北航转专业机会多。除特殊政策限制外,学生一年半后可申请转专业,且不限次数,每学期均可申请。
学校支持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跨专业、跨学科学习机会。学有余力、规划明确或兴趣广泛的学生可跨专业大类修读辅修,满足培养方案授予辅修学士学位,辅修专业目录由教务部门公布。
奖助学金体系完善。2023年发放本科生奖学金近2000万元,覆盖率65%;各类补助近1700万元,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高额奖学金包括“励志成长成才表率”奖学金1万元/人,“北航榜样——大学生年度人物”奖学金2万元/人,最高荣誉“沈元奖章”2万元/人。
◎ 板块3:流言终结者
主持人:经过刘主任的权威解读和深入分析,我们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有基本了解。每所学校背后都会有一些传言和误解,第三个板块“流言终结者”,请刘主任为大家辟谣,普及正确认知。
流言:北航毕业学生只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就业。
刘睿:假。北航学生升学就业表现为“三高一多”:升学率高、就业质量高、毕业去向落实率高、重点领域就业人数多。
2023年北航毕业生升学率74.36%,保持高位稳定;本科生保研率达50%,全国领先。
毕业生就业兼具行业特色与广泛性。约三分之一毕业生进入航空航天相关领域,包括科研院所、商业航空、顺丰物流、低空经济等。科研院所主要集中北京、上海,不在偏远地区。毕业生主要就业地为北京,占比59.78%。
约三分之一毕业生进入IT信息领域,企业包括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快手等。
还有近三分之一毕业生选择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就业,涵盖金融、电力、汽车、能源等多个行业。
北航培养了大量各行各业精英,包括航空领域型号总师总指挥如歼15舰载机现场总指挥罗阳、歼15和歼31总师孙聪、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等;航空发动机领域占80%院士均为北航校友;长征系列火箭各型号总师韩厚建、范瑞祥、李东(院士)均是北航毕业生;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天舟货运飞船总设计师白明生,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均是北航校友;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本硕博均来自北航,目前为校教职工,也是预备航天员中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此外,学校还为社会输送了如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等多领域精英。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主任的详细介绍,感谢大家继续关注网易《你好高考》栏目,谢谢。






